当一艘船驶向东帝汶
- correio_da_historia

- 9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1992年3月,一艘小船敢于挑战大国的共谋沉默和国际社会的冷漠。卢西塔尼亚快船号(Lusitânia Expresso),由葡萄牙和外国公民租用,从里斯本出发驶向帝力,东帝汶,这是在圣克鲁斯大屠杀后对印尼占领表示抗议的象征性行动。
船上有重要人物。其中包括医生鲁伊·马尔克斯(Rui Marques),东帝汶独立运动(MEP)创始人,也是“东帝汶和平使命”的协调人,他将公民生活奉献给推动东帝汶自决。随行的还有若昂·博斯科·莫塔·阿马拉尔(时任葡萄牙议会主席)、阿尔梅达·桑托斯、梅德罗斯·费雷拉、教会代表、记者以及青年活动家,他们将此次航行视为将愤慨转化为行动的方式。
船未能抵达帝力。在东帝汶海域被印尼军舰拦截后,不得不掉头返回。但这一物理上的失败变成了政治上的胜利。影像传遍世界:葡萄牙,这个小小的欧洲国家,在镜头前面对印尼,揭示了手无寸铁的公民与军舰之间的巨大不对称。此次行动提高了东帝汶事业的国际能见度,施压联合国,并加强了侨民与里斯本之间的团结。
成果虽非即时,却切实可见。圣克鲁斯大屠杀不再是雅加达被遗忘的事件,而被铭刻在欧洲和美洲的意识中。葡萄牙的坚持赢得了外交上的力量,东帝汶事业在国际讨论中得到巩固,最终于1999年公投后在2002年实现独立。鲁伊·马尔克斯继续领导团结行动,帮助东帝汶学生,参与创建“11月12日协会”,并在帝力建立安东尼奥·维埃拉神父青年中心。
今天,当另一艘船驶向加沙时,许多人回忆起东帝汶的先例。此刻,行动的衡量标准仍非船体的坚固,而是对抗不公的象征价值。如果卢西塔尼亚快船号展示了持续团结可以动摇帝国的沉默,那么驶向加沙的船同样延续这一传统:有时,正是脆弱的民用船只的行动,塑造了历史的走向。
保罗·弗雷塔斯·杜·阿马拉尔教授、历史学家、作家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