圣索菲亚大教堂的马赛克:世俗权力在神圣面前俯首
- correio_da_historia

- 9月5日
- 讀畢需時 2 分鐘

在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的上层回廊,保存着一幅最能体现政治权力与宗教超越相遇的见证之一。那就是著名的马赛克画:圣母玛利亚端坐在宝座上,怀抱圣婴,接受两位拜占庭皇帝的奉献。左边是君士坦丁,他呈上自己创建的城市——君士坦丁堡。右边是查士丁尼,他献上亲手建造的宏伟教堂,作为基督信仰与帝国荣耀的象征。
这幅马赛克作于10世纪,完成于持续一个多世纪、动摇整个帝国的破坏圣像危机之后。在那段时期,对宗教图像的系统性摧毁将帝国分裂为支持者与反对者。圣像艺术重返圣索菲亚,不仅是美学上的恢复,更是正统信仰与延续性的宣言。以圣母为中心,两位城市最伟大的建造者环绕其侧,帝国宣告自己是不可断绝传统的继承者,将奠基的过去与辉煌的现在融为一体。
君士坦丁与查士丁尼的选择绝非偶然。君士坦丁将拜占庭变为新罗马,被铭记为第一位基督徒皇帝,这位有远见的人让信仰在帝国心脏拥有了宝座。查士丁尼则代表建筑与法律的辉煌,他建造了圣索菲亚大教堂,并编纂出塑造欧洲文明的法律典籍。二人都以谦卑的姿态出现,将各自的伟业奉献给基督之母的代祷。
其象征意义十分明确。自称在世上绝对的皇权,在这里俯首于精神权威之下。城市与教堂,作为拜占庭身份的支柱,被视为服从神意的人类奉献。在这幅以金色与蓝色镶嵌石永恒定格的图像中,观者感受到政治与宗教的融合,这正是拜占庭的特征:首都与教堂不仅属于皇帝,更属于普世信仰的遗产。
今天,徜徉在圣索菲亚的长廊间,在拜占庭的辉煌与见证数百年变迁的伊斯兰题铭之间,游客在这幅马赛克中发现了君士坦丁堡历史的缩影。一座由奠基者亲手奉献给圣母的城市,以及作为基督教瑰宝呈上的教堂,提醒我们:帝国与纪念碑的命运,唯有在承认超越它们的存在时才能真正实现。
保罗·弗雷塔斯·杜·阿马拉尔教授、历史学家与作家





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