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搜尋

回响埃及灾祸的手稿

ree

有些历史性的发现迫使我们重新审视古老的叙事,并以更仔细的目光去解读。其中之一便是一份约三千年前的埃及手稿——《伊普沃尔纸草文稿》,至今仍令考古学家、圣经学者和历史学家困惑不已。文中描述了一连串灾难:河流化为血液、大饥荒蔓延、大地陷入黑暗,以及富裕家庭中孩子的死亡。

读到这篇古老文字的人,很难不立即联想到《出埃及记》中记载的十灾。如此惊人的相似,绝非偶然:某种自然或社会灾难的回声似乎跨越了数个世纪,化为宗教神话的形式,但背后却投下了一段历史事件的阴影。

《伊普沃尔纸草文稿》以哀叹的口吻写成,并未提及摩西、以色列人,或是一位直接干预自然秩序的上帝。然而,两者之间的相似之处显而易见。也许这并不是圣经文字真实无误的确凿证据,而是对一场巨大危机的当代见证,这场危机在集体记忆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。

学者们对此众说纷纭。有人认为,这份手稿证实了埃及十灾并非纯粹的文学虚构,而是对真实事件的转化——旱灾、洪水、瘟疫或极端气候现象,曾摧毁尼罗河流域。另一些更为谨慎的人提醒我们,这是一首诗,而非一份报告。书吏伊普沃尔的任务,或许正是放大社会的混乱,渲染一个看似永恒秩序的崩溃。

然而,不论哪种解读,其历史价值无可否认。这份纸草文稿显示,自古以来,人类便不断为苦难寻找意义,将灾祸化为跨越世纪的叙事。或许《伊普沃尔纸草文稿》的最大启示,并不在于为《出埃及记》提供事实证据,而在于展现人类讲述灾难的能力,以此减轻痛苦,为苦难赋予秩序。

在当今全球性的危机——无论是环境、社会还是精神层面——我们不禁在这种努力中看到自己的影子。三千年之后,我们依旧在书写“纸草”,只是换成了数字形式,记录着现代的灾祸。而正如古埃及一样,理解、诠释并将悲剧转化为记忆,再由记忆化为未来,仍是我们的使命。

保罗·弗雷塔什·杜·阿马拉尔教授、历史学家与作家

 
 
 

留言


© 2023 por O Artefato. Orgulhosamente criado com Wix.com

  • LinkedIn ícone social
  • YouTube
  • Facebook ícone social
  • Instagram
bottom of page